《五铢纲目》之二:【赤仄五铢】

zimou
6814
文章
0
评论
2020年4月2日20:30:20 评论 276

先看一下正史中关于赤仄五铢的记述: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白金稍贱,民弗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终废不行。(汉书: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其后二岁(公元前113年),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直工大奸乃盗为之。(汉书: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第四下)

《五铢纲目》之二:【赤仄五铢】

这种从开铸到废止不过两年的赤仄五铢究竟是什么样子,说它是个千古之谜一点也不夸张,从古到今,有关赤仄五铢的说法很多,多数都是根据“赤仄”这两个字进行猜测,有染色说,大型五铢说,小五铢说,长朱说,面四决说,穿上横杠说等等。依据不外是赤仄五铢以一当五,外形上必然有不同于普通五铢之处,而且必须是有明显的区分易于辨识。

其实现在关于赤仄五铢的辨别已经有了一个大家普遍都能接受的说法:所谓赤仄五铢就是由三官铸造的、文字和形制基本一致、外廓经过铸后加工没有毛边的、基本足重的五铢。按照这种标准,目前所能见到的东、西汉五铢中赤仄五铢可以占到大多数。

可能有人会有疑义:赤仄五铢不是废止了吗,怎么还能见到这么多?大概古人用竹简写书不方便的缘故吧,记述往往太言简意赅了,导致后人总是误解原意。“不便,又废。”这四个字误导了包括我在内的不知道多少人,其实废的不是赤仄五铢,并不是把赤仄五铢都销毁熔化了,废止的是以一当五的兑换比例,从此赤仄五铢和郡国五铢平起平坐,变成一比一了。

   肯定还有人会问,这种现在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五铢如果是赤仄五铢,当时使用时怎么和郡国五铢区分呢?这个问题当初也曾迷惑过我,如果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那个时代,可能就不会觉得疑惑了:因为初行赤仄时郡国五铢都是没有经过铸后加工,都是带毛边的!看看上面的图就全明白了吧^_^

   图上第一排4枚是赤仄五铢,第二排4枚是河南铸造的毛边郡国五铢,看看侧面图,是不是一目了然?

最后说一下:其实赤仄五铢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赤仄五铢应该是特指武帝行用赤仄时(-115~-113)由三官铸造的磨边五铢;广义的赤仄就是所有经过铸后磨边处理的五铢,从铸造时间上说就长多了,从西汉到隋,可以说目前可以见到的五铢中99%都是赤仄了。

                                                  

                                                         孙伟 2009327日 写于泉城济南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年4月2日20:30: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mou.com.cn/5388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