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京川游侠
有论芾之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其遗存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至今皆珍贵无比。
在米芾遗存墨迹中,有《闻张都大宣德尺牍》一件,乃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见后附图),这似乎可以盖棺定论,其乃真迹如是。然而,本人早年曾也获藏该同名同字同格式尺牍一件,那么问题便来了,这种几同的书信墨迹,只能一件为真迹(或可称最接近真迹),不可能有二真。我们知道,在古人书画墨迹遗存中,往往不乏赝品伪仿之作,故,出现另外几同者,便需根据实物,做足功课,以辩其真赝,实事求是的得出结论。而绝不能因为该件东西,为谁所藏,便不加思索地作真伪之断矣。
有鉴于此,时至今日,特将本人帐中所藏这件米芾之《闻张都大宣德尺牍》择出,拍其照而亮其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进行对比分析,孰是孰非,或者谁更可疑,一家之言,且听道来。
本人藏品,纸本,规格为37x33厘米,其书内容为:
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者。傥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
对比可见,其文字内容与书写格式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相一致。而本人所藏,首先可见,其纸张陈旧感十足,自然天成,其乃后揭裱,右上角“闻”字处以及圆形白文“乾隆鉴赏”钤印在揭裱时已经有损失,纸质纤维特征可断其宋老宣纸。其中,本人藏品乃在一张尺牍白宣纸上写就,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则未见有丝毫破损,且隐约可见其乃印制的文字竖行签格,此乃一疑矣。
其二,本人藏品上可见不同时期不同人之鉴藏印鉴数枚,印色亦是不同。其中,突出的是,首正中最上方为“乾隆御览之宝”椭圆钤印,稍偏左向下,有“嘉庆御览之宝”椭圆钤印一枚,前后二帝之钤印,所钤位置合规。在乾隆诸印鉴中,分别有“三希堂鉴藏宝”、“宜子孙”、“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籍重编”、“御书房鉴藏宝”等数枚乾隆书画收藏鉴赏钤印,皆难疑之,此表明该件尺牍,历经多位藏家收藏,后入宫为乾隆藏品。
而反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则仅三枚收藏印鉴,遗存近千年珍贵名家之墨迹,此似为明显不足,此二疑矣。
复观本人藏品其字,稍有书法常识,用心阅读比较,便不能看出端倪。作为北宋名家之米芾,尽管此墨迹为随手书信,然其必定不失大家风范,其行书运笔流畅,字见有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乃一眼手书之作,即毛笔蘸饱墨,落笔要写至少几个字,且其时宣纸并非光滑之纸,因此,可见其多数字之笔划有在纸上有失墨之现象,此乃必然矣。
而反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可见所有字皆笔笔无失墨现象,此现象完全不符合常理,似为填充所致,或者乃为修版后之印刷品,方才具有此等现象。
为此,再做功课,将二者的部分单字截取出来,逐字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即刻可感其差异较为明显(见后附图)。作为大书家之米元章,尽管其随手写之书信,然必难失去其基本格局与风范,此又为常理矣。
言及于此,无需赘述,两幅墨迹可比可较,愚见以为,本人所藏从综合方面全面审视之,当为真迹无疑,或者至少说乃最接近真迹应该有的范相,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则较明显逊之,此虽愚一家之言,然亦非妄言矣。
近年来,不时有大陆鉴赏家对馆藏或者著名大拍卖公司上拍之古书画,以及某些名家墨迹等,提出质疑,而这些质疑,不少亦是有依有据,不乏道理。作为古代遗存之物,尤其是书画墨迹,悠悠岁月,客观上难以避免赝品行世,这些赝品或者说存疑之品,即使是著名宫馆洋博也盖难避免,因为,鉴识者皆人,是人则难免有主观失误,加之,千年墨迹,传承往往难以真正全部有序,此亦是正常。故而,在鉴藏中,我们只有唯实物论鉴真赝,而不管何人何馆所藏,方为鉴赏辨析之正道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