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京川游侠
盖碗三才杯,由杯、盖、托,三件组成套。其乃中国传统瓷质饮茶器皿。相传其创于唐代四川,逐步定型于宋元,至明清则广为流行。上至宫廷以及达官贵人家,下至民间,皆为用之,民窑多粗瓷满足民间需求,官窑则为精瓷,满足上层社会之用,一句话,作为一种生活器皿,普通民间所用与上层社会所用,无非是瓷质和工艺制作精度上的差别。
由于盖碗三才杯是由三个独立的组件构成,加之是日用器皿,因此,其容易损坏,或者部分损毁,尤其是盖。故而,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属于百年以上古瓷性质之完整三才杯,已经不多,尤其是清三代及至明代的更少,其中明代的完整器更是甚少。
尽管如此,如果明代时期三才杯成品烧制出来后未曾使用,其或存仓,或外销,或入土进窖藏,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比如窖藏或者沉船),得以完整而直接的保存下来,再由于某个特定时期以及某种特定情况所致而或出土、或打捞等等,我们反倒能见到三组件完整无缺保存下来的数百年前的完整盖碗三才杯。
就明成化年间而言,期间窑火旺盛,烧瓷量大,故作为生活器皿的盖碗三才杯,其便必然会有烧制,尤其是官窑必烧制以供宫廷或上层社会之所需,且又必然会批量烧制,以备常用。这种情况往往是有一部分成品作为备用或存货,未进入使用状态,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此其一;其二,作为官窑制器,这种盖碗三才杯,还可作为向附属国赏赐乃至出口(尤其是属于中华文化圈核心的朝鲜、日本等国)。一言以蔽之,今天我们能见到明代的盖碗三才杯完整器,其实一点也不用大惊小怪。只要实物本身难以置疑,那么它就是真实的。
之前,愚博客曾经鉴赏过数件明永乐、宣德、成化的盖碗三才杯,实物实证,均难置疑。故,今日赏瓷,再将愚成化瓷器专题收藏帐中极为罕见的另一件娇黄地斗彩盖碗三才杯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博客公展鉴赏,以证其实,再飨瓷好。
鉴赏此器。一眼可辨,乃盖碗三才杯,托、杯、盖,三组件完整无暇。其中杯口径约为9.8厘米,杯体侈口,造型典型,制胎规整,白胎胎质致密。复观其纹,其外壁以浇黄为地,内壁白地,在三组件之外壁上,以斗彩制法,杯体描云龙纹,托与盖描花卉纹,龙纹一闭口一张口,成化风格鲜明。外壁通体娇(明)黄釉,乃典型宫廷用器所能有。内壁施白釉,洁白纯净。整体釉光泽温润不贼。再观杯底,青花描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识,其字书写有力,笔划藏锋,成化风格之书相典型,无需强调。再察外壁之釉彩,绿黄釉可见缕缕开片,在一定光照角度上可见颗粒,手抚之划手之感明显,绽放宝光,陈旧老化特征鲜明。
毫无疑问,一番鉴赏,实物实证,此娇黄地斗彩云龙花卉纹盖碗三才杯,诸般特征,皆呈现成窑之典型特征,可以认定其乃成化官窑出品,是为开门见山之品。而至今来看,无论真货或是什么仿品,此杯皆未见有公展,在此可谓首此披露,可谓珍贵难得一见矣。
最后,对于成化瓷器来说,近年来,虽然其乃仿制做假的重灾区,然而,尽管他纹饰可仿,然,釉之光泽、釉彩颗粒及其自然老化瘢痕、以及绿黄釉之开片纹等,事实上皆难仿之,毕竟那是新作,做不到全盘复制几百年前的器物。有人动辄用景德镇樊家井仿品说事儿,甚至夸大其仿制能力到无所不能,其实也是一种极为狭隘而又错误的观念,此无需赘述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