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古陶瓷界仍流行着“永宣不分”的说法,意思主要是永宣两朝的无款官窑青花瓷,用肉眼无法分辨出来,即使收藏鉴定大家也难以决断。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喟叹,也道出了古陶瓷鉴定史上的一个事实。
宣德虽然是永乐的孙子,但宣德的父亲洪熙在位仅十个来月就病逝了。故永宣两朝几乎是一脉相连,前后相随。反映在瓷器生产上,两朝的材料、工艺及工匠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更为特殊的是,宣德对爷爷永乐极为崇拜,烧制了大量与永乐官窑一模一样的无款瓷器,那是严格按永乐官窑器型设计图和纹饰摹本一丝不苟地制作的。从另一个角度说,凡是模仿永乐的非创新之作,宣德即不著款,以示对祖父的尊重。这类不著款识的器物大约能占到宣瓷官窑的五分之一。加之“永乐款少”,人们又常将永乐混同宣德,因此“永宣不分”便成为不易之论了。
但时代在前进,肉眼在延伸,我们现在都会用高倍放大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来进入釉层的内部。这一进入不得了,眼前展现的是另一个世界!釉下的世界很瑰丽、很奇异,同时也很规则、很确定。看得多了,它们的一姿一态、一隐一现尽在掌握之中,尤其是气泡的表现,更是一目了然了。
最近,我们用150倍和450倍的电子显微镜对30余件出土的永宣青花、釉里红、红釉及蓝釉官窑瓷器的气泡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比对,首先发现:永宣青花瓷气泡的形状是大相径庭的,可以明确地断定它们是两张面孔(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图一 永乐青花葡萄纹盘
图二 永乐青花葡萄纹盘微观图
图三 宣德青花龙纹盘
图四 宣德青花龙纹盘微观图
大家可以从以上四图中看到和归纳出永宣青花官窑气泡有以下特点和区别:永乐气泡疏朗、清晰、独立、大小较均匀,沉在清澈如水的背景里,显得沉静安详;而宣德气泡则相对稠密、模糊、相互粘连、大小不均,浮在犹如胶水一般的背景里,显得浮动混乱。这种特征十分明显,极易识别。使用反推法,即先看气泡特征,再对照器物朝代,也屡试不爽,准确率很高。说明这一方法不是主观瞎蒙,而是具有客观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科学方法。
更为可喜的是,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对永宣釉里红、红釉及蓝釉进行区分,它们具有和青花一样的特征和规律(见图五至图十四)。至于为什么这样,是何因素所致,只能交给科学家去研究了,鉴定家完成不了也没必要承担这样的任务。
图五 永乐红釉盘
图六 永乐红釉盘微观图
图七 宣德红釉梨形壶
图八 宣德红釉梨形壶微观图
图九 永乐青花釉里红高足杯
图十 永乐青花釉里红高足杯微观图
图十一 宣德釉里红高足杯
图十二 宣德釉里红高足杯微观图
图十三 宣德蓝釉莲瓣纹壶
图十四 宣德蓝釉莲瓣纹壶微观图
对于气泡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多数行家不屑一顾,认为情况复杂,千变万化,毫无定规,不足为凭。这种观点看来有些过时,或有欠深思熟虑。气泡是制瓷工艺、材料、窑温气氛等过程的客观产物。一定的工艺、材料和窑温气氛必然产生相应的气泡表现,没有那么神秘莫测。这也是被很多窑口和各朝代气泡的固有特征所证明了的。因此,通过气泡的观察与研究,并用大量标本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归纳,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和规律,还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发现了一些现象,归纳出一点规律,也不能刻舟求剑。事物的变化是有过程的,永瓷与宣瓷也不是一夜之间变的脸,总有个过渡形态,还会有反复的时候(见图十五、图十六)。因此希望各位不要把这次揭示的永宣气泡的特点和区别当成金科玉律,参而用之就好。
图十五 疑似永宣过渡时期青花盘
图十六 疑似永宣过度时期青花盘微观图
文章来源:http://www.huayuanshangshou.com/newsview.Asp?id=1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