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京川游侠
而在整个宣和通宝钱的形制中,谱载最大者有折三型钱。而这是否就表明宣和通宝钱没有比折三更大形制之钱呢(至少是试铸样钱),这不可武断之。查阅宋徽宗铸币,在宣和之前的崇宁和大观钱中,标制有折五也有折十,政和钱也发现有折五折十大钱。因此,宣和通宝钱无论光背还是背陕钱,发现折三以上大钱,皆不足为怪,无非要看其品三相一材是否符合真品之特征而已。
藉此,检点愚帐中所藏,早在五年以前,愚曾猎获一枚宣和通宝背陕折五大钱,其出于东北罐装窖藏,一直未曾披露。时至今日,特将此枚钱帐中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博客公展鉴赏,结合三相一材特征辨识考证之。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宣和通宝”四字,似楷似瘦金书,直读,背穿口上“陕”字。首先识其字书相,从其特征上看,“宣、和、寳”三字,实际上也是类瘦金书,与“瘦金书宣和通宝背陕”钱类似或相同,其不同点在两处,一是“通”字不同,可见“走之旁”最后一捺为高走折下捺;二是背“陕”字,更为宽大。比对下来,其正是泉谱所载的该钱“异书版”之书相特征(而其因此两字的不同,将其称作异书版,其实稍感牵强)。
进而复看其字,书写可谓中规中矩,笔划较细,间隔有距,横直竖立,布局协调。其背“陕”字,楷书书体,书意端庄规范。因此,根据其书相辨识,面背文字,皆用笔有力,正是宣和钱之风格,官炉出品,其门可开。
次观铸相。不难看出,本品铸制十分规整,其直径约为36.32毫米,重约15.47克,铸体厚薄适中,乃折五形制。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其字廓,深竣清晰,轮廓分明,鼓凸更显自然有度。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此等规整干净之铸相,确具样钱之范儿,当为其时官炉之铸品,其门可得再开。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锈痂浑身裹缚,乃东北罐装窖藏出品,锈相似深似熟,甚为典型。其锈色深浅相间,分布自然,色感纯真,锈质皮壳生硬而不糟。薄锈之处,可见包浆凝重滋润,老道踏实。识其材质,青铜质地无疑,铜色十分老旧。毫无疑问,辩锈识浆,本品之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伪作盖不可得,其门又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宣和通宝背陕折五”钱,三相一材,可谓开门见山,过关斩将,真实而可靠。而此式钱的发现,可为宣和通宝背陕钱再添珍式,亦是一枚十分难得之珍品好钱是也。
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至今来看,此钱所见甚罕。因此,其形制虽然之前未见未闻,然,根据实物辩证,又难言伪作,故,愚见以为,其似属于试铸样钱性质,其时铸量有限,但在特定的条件下,罕得遗存,此也合乎古泉及其遗存发现之规律矣。至于,发现时间晚,则不足为奇,进入本世纪,大东北地域先后发现不少珍稀泉品和创见之品,已然可力证其可能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