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zimou
6813
文章
0
评论
2019年6月22日23:01:28 评论 216

作者:岳希鹏(墨岱幽兰)

草原苍鹰搏击达四海,一统天下遗珍存南北!

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元代,是由北方蒙古族入主中原而建立起来的王朝,初年,曾禁用铜钱,行使宝钞纸币。至武宗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之后,开始恢复铸币,至大三年先后铸有汉文“至大通宝”、“至大元宝”小平、折二钱,汉文“大元通宝”小平、当十钱,以及蒙古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当十钱。其中以蒙古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钱最具特色。

    巴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世称“巴八思巴蒙古新字”。八思巴文是古代的“国际音标”和“世界语”,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八思巴文最初称为“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颁发诏书推行,官方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扩大其使用范围。1368年元朝灭亡后,八思巴文遂逐渐被废弃。

        下图一: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光背当十青铜钱该钱京杭运河沿岸生坑而出,未做清洗,素面拍照上图,观钱体可见,锈色入骨,地章平整,阔圆孔方该钱毫无疑问,一眼大开门。由于年久湮没,蒙古八思巴文“大元通宝”钱今存世不多。在我国琳琅满目的古钱币中,八思巴文钱币算得上有史料记载的少数民族钱文古币。该钱直径40.7豪米,厚3.6豪米,重20.4克,上、下、右、左对读。

                        图一: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光背当十

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下图二: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背四蛙当十钱,这 枚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背四蛙纹钱,生坑厚锈,铁红锈间杂蓝绿锈,锈根入骨,由于当时背面的四蛙背被锈迹覆盖厉害,所以清洗过,其背穿四隅有四只跳跃的青蛙头向外缘探去,似乎要跳出三界外,跃进桃园居。

 
      这种背四蛙钱多发现于南方两湖两广闽赣苏渐及云贵等地,是南方蛙崇拜民俗在钱币上的反映。中国南方民族对青蛙的崇拜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的百越族的蛙图腾崇拜。百越族是较早种植水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发现青蛙的某种叫声预示着雷雨的即将来临,但又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以为青蛙能呼风唤雨,兆示着农业收成的丰歉,所以对青蛙加以崇拜,有的氏族还把青蛙作为本氏族的图腾。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南方原始宗教和元朝时南方民俗的大量信息,是研究考证南方原始宗教和元朝时南方民俗的最有力的证物。
背四蛙纹钱却是大元通宝背纹钱中的凤毛麟角,珍罕至极,

         该品直径39.7毫米,穿约9.8毫米,厚4毫米,重21.2克,钱面文为标准的八思巴文,穿上大、穿下元、穿右通、穿左宝,对读。                

      图二: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背四蛙当十

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颇具游牧雄风的《大元通宝》铜钱鉴赏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6月22日23:01:2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mou.com.cn/3425
古钱币

北周永通万国大样

拍品估价: RMB 3000 拍品专场: 杭州宜和2022年春拍-古钱 开拍日期: 2022-06-12 09:30:00 结标日期: 2022-06-12 19:30:00 拍品品相: 上美品 成交...
古钱币

南北朝永通万国

南北朝永通万国。 重 5.2 克。正面 永通万国 。保存状态佳,字体深峻饱满。浓厚的棕色包浆,图文之间轻微积土。 (t) On September 1, 2019, the United States...
古钱币

两晋十六国丰货大字

拍品估价: USD 500 - 700 拍品专场: SBP2022年5月香港#F-古钱 金银锭 机制币中央 开拍日期: 2022-05-07 10:00:00 结标日期: 2022-05-07 19:...
古钱币

先秦战国时期尖足布豕韦古钱

先秦战国时期尖足布 豕韦古钱。 重 6.2 克。 汾 ,铭文倒置。品相俊俏,绿色包浆浓郁,字体清晰,轻微积土,原汁原味。 (t) On September 1, 2019, the United St...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