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梅消息

zimou
6813
文章
0
评论
2019年5月23日15:07:15 评论 224

问梅消息。若是听,必少了殷切。虽刻在了石头上,那问讯仍来自于心灵最深处。

刻了这四个字的印,传承有序。此印之精,仿者不能及。从印章边款的信息,涉及三位雅士,曼生、秋堂、心如。以前文人雅士多以字、号相称,这三位乃陈鸿寿、陈豫鐘、王士仪,都是杭州人。曼生与秋堂都是篆刻大师,心如是画家,尤擅画梅。曼生、秋堂当时齐名,宗丁敬,兼及秦汉。秋堂以工致为宗,曼生以雄健自喜,但二人心心相惜。二人与丁敬、黄易、奚岡等合称“西泠八家”,均为浙派代表人物,艺术力影响至今。

此印结体浑穆端正,运刀娴熟流畅,线条多走方折,而形态或粗或细,或断或续,或收或藏,虽出丁敬“碎刀”之法,却另有朴茂爽朗之天趣,隐隐透出老梅的沧桑。果然“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使得一种文人情怀,一份高洁情感,夺目蕴心。一枚闲章,竟也散发出浓浓书卷气。

此印的来由,则是乙丑年(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月,曼生因“心如工画梅,刻此为赠。余将南行,即以志别。”心如获赠后,即示之于秋堂共欣赏,秋堂以隶书于印侧刻一段长跋,遂成一段佳话。秋堂在跋印的边款中称:予自甲辰年与曼生交,迄今二十余年,两心相印,终无闲言。刻予虽与之能同,其一种英迈之气所不及,以工致而论,余固无多让。

此印在印史上有高山仰止的至尊地位。后来,邓散木等大家心有所慕,也刻有同文印章,终是不及。纵然是心有余,奈何还是力不足。

曼生这枚,秋堂边款记录了一段往事和情谊。乙丑年曼生37岁,粗算自甲辰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4年)与秋堂交往,已二十余年。二友心心相印,硏究篆刻,水平相近,然秋堂自认为自己于曼生有“一种英迈之气所不及”。那年曼生方16,秋堂却已22,年长曼生六岁。秋堂卒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得年45岁。曼生则卒于道光二年(1822年),享年54岁。43岁时,秋堂于印上镌刻了边款,两年后他就辞世了,因此,于印于情,都弥显珍贵。秋堂的边款恰如一幅汉隶的碑拓,极有《礼器碑》字体意兴湍飞后的神韵。秋堂自己所说的在刀工方面对曼生“固无多让”,自是亦非虚言。

   三人中,曼生对生活的兴趣更为广泛,品位更是高端。为官溧阳县时,曾设计有紫砂壶十八式,由制陶大家杨彭年手制,当时这般曼生壶便已一壶难求,何况而今?曼生曾画秋菊茗壶一小帧,题曰:“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内心当有“待到菊黄茶一壶,与君且品且陶然”的启愿。十二个字风趣隽永,极具幽默感。曼生并没有刻意,但就是这样令人追随,寻常日子里的一件件、一椿椿别致事,不经意间,就演绎成了后世的故事和成规。

原刻“问梅消息”印,是由著名收藏家华笃安先生的夫人毛明芬女士,于1983年捐赠上海博物馆的,那里有现代最好的保存条件。那次捐赠,共有珍贵明清流派印章1546方,珍贵明清各家诗翰尺牍78册、散页257件,多是神品。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年5月23日15:07: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mou.com.cn/2492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