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圭來源於斧或鏟的造型,古代的斧類器物從仰韶文化以來, 始終保持着一種特殊的地位, 它製作精緻,一般是領袖王者才能擁有的器物。由斧演變而來的玉圭,根據《周禮》所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圭,男執蒲璧。」都是代表上層階級和權利的瑞玉,儘管龍山文化時期的禮制並不完備,但很明顯玉圭已由實用工具,演變成了非實用性的禮儀用玉。龍山文化發現了頗多的玉斧、圭、鉞等,無論是切割、琢磨或拋光都更加規整、扁薄、光滑,呈現了龍山文化先民們高超的治玉技術。
海內外傳世品中,也不乏各種龍山文化玉圭遺物,其造型多為長條扁平狀,平首,上方有刃,無磨損痕跡,底邊稍厚,大多有孔,器面分別琢刻人面紋、獸面紋、鷹鳥紋等。至於龍山文化玉圭上面的人面紋,有較寫實的,也有較抽象的,他們常戴有介字形冠,面部刻劃大眼闊眉且口出獠牙,有的左右耳邊還配置有兩個側面人面像,形象神奇怪異,透露出一種兇悍威嚴的氣氛,目前學術界大多認為,這種人面像即是該部族的祖先神像,這種神祖紋,似對日後商代青銅器上的獸面紋,有着一定的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此件白玉神祖紋圭玉質細膩帶有光澤,局部受沁,扁體長方形,一端平直,鑽有兩圓孔,規整正圓,另一端由兩面斜削似刃,在近底端的兩面,均飾在弦紋及陰線飾雲雷文之間刻劃出以多圈旋轉形眼和頭上特殊的「介」字形裝飾為特徵的神祖紋,一面另在弦紋之上以凸線飾神祖紋。該器整體拋光細潤,製作精美,形態淳樸自然,無使用痕跡,應是禮儀性用器,呈現了文化期先民們高超的治玉技術和虔誠的信仰,表明了玉圭在龍山人心目中的珍貴程度和神聖地位,難能可貴。山東省博物院所藏獸面紋玉錛(圖1)、大英博物館藏龍山文化神祖紋圭(圖2)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玉獸面紋圭(圖3),其形制、技法工藝及所雕紋飾形象風格與本件相類,可供參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