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金刚坡时期的锤炼,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已臻于熟,并且酝酿大成,画境别开生面,耐人寻味。1946年秋,傅抱石回到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并筹备次年举行的个人画展。拍品即是这一时期的佳构,以篆书题写画名“山雨”,系傅抱石在自认气格高古的作品上方才施用。画中峰石夹峙,大雨滂沱,人物微小如豆,肩挑扁担,擎伞行走在长松遮掩的山道上,湿润之气扑面而来,仿佛仍置身蜀中。方形幅面采用明快的对角线构图,却因笔墨的多变显得层次井然、韵致曲折,彰显出傅抱石对画面高超的驾驭能力,不愧为大方家数。
傅抱石一直强调中国画的“变”,在表现技法上,四十年代中期堪称是傅抱石山水画变法的分水岭,虽然同为散锋破笔,以气取势,这之前常用迅疾的枯笔平行线和碎皴提点山石的轮廓质感;此后乃形成一种典型的“抱石皴”,笔墨肌理中加入了丰富的弧度感,呈现出粗头乱服的豪逸之趣,气韵格外生动,这在《山雨》尤其突出。山径上的人物则以亮色、细笔,拉大与背景的反差,使观者犹如使用长焦镜头聚焦一般,进一步增加了生动的气质与表现力。傅抱石认为:“中国画需要快快地输入温暖,使僵硬的东西先渐渐恢复它的知觉,再图变它的一切。换句话说,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揆诸此画,人动,云动,雨动,松如动,山亦如动,墨色纵横,笔意纷披,诚是无所不动,动极而静且穆,明暗掩映,运虚于实,深深契合傅抱石对画境“深远自由”的追求。
本幅右侧所钤闲章“往往醉后”、“代山川而言也”见用于傅氏的得意之作,前者现藏南京博物院,也是他最喜爱的闲章之一,据傅益璇回忆:“父亲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闲章,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颇有些自嘲的意味!但父亲确实是爱喝酒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艺术界人士所共知的。酒对于父亲有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他的绘画艺术里,酒更是起着微妙的作用。”所谓“往往醉后”,酒兴之外,其实更是“往往醉后见天真”之意,画以天真为上,天真而烂漫,《山雨》足以当之。
侯北人题签、旧藏。侯北人(b.1917),辽宁海城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岛帝国大学,曾供职于国民政府外交部门,公余从黄宾虹学画,又与傅抱石、张大千等交往,1956年由香港移民美国,从事中国画教授及创作,晚年将大量佳作捐赠辽宁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新馆设立有“侯北人张韵琴绘画馆”。
LOT 125
傅抱石 山雨
立轴 设色纸本
估价(人民币): 2,000,000-2,800,000
成交价(人民币): 2,415,0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