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大缸。大缸体重圆硕,唇口,深弧腹,下敛,平底无釉。瓷质坚硬,釉质肥厚泛青。青花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为嘉靖“回青”之最纯正者。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是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官窑大缸,一般器型较大,且结实耐用,不论做为宫廷的粮、油等储存器,还是盛水防火都极为适宜,由于在器身使用青花绘画龙纹装饰,故而得名龙缸。缸腹部饰云龙纹、莲纹、宝珠纹;腹部主体纹饰为双龙抢珠,上所绘两条巨龙,一龙戏珠在前,一龙紧随其后,相互追逐而行。它们昂首曲颈,怒目圆睁,四肢强劲有力,五爪呈风车状,勾爪锋利;双龙升腾于云海间,似在嬉戏,又似在兴云布雨,展现出威武姿势,尽显皇家气派。龙纹间以水生植物菱角、莲叶、团藻为饰,是目前所见嘉靖瓷缸中较为罕见的装饰组配,也证此缸可能是明室宫廷作为鱼缸之用。
嘉靖龙缸的烧制工序复杂,技术难度大。为满足宫廷的需要,御窑场内专设龙缸窑(图1),配备掌握龙缸烧造技术的龙缸匠,还有画匠和各种夫役,来专门烧制龙缸。首先需要3到5名工匠分段拉坯,然后将缸坯镶接在一起,再经过修正、定型,缸坯才算做好。入窑后,火候难掌握,稍有不慎缸体就会开裂,因此成品率低,当时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据昌南蓝浦的《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缸窑,明厂有龙缸窑。烧时溜火七日,然后紧火二日夜,封门又十日,窑冷方开。每窑约用柴百三十摃,遇阴雨或有所加。有烧通青双云龙宝相花缸、青双云龙缸、青双云龙莲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龙四环戏潮水大缸、青花鱼缸、豆青色瓷缸等式。”可见龙缸制作困难,烧制历时十九天,且明朝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描述:“嘉靖间,回青虽盛,鲜红土用绝,烧法不如前,而上命烧大缸,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敢言。”上解成器者“百不得五”,民间也流传有为烧成龙缸,窑工童宾以骨为薪、舍身成器的故事,因此如本件拍品保存完整的嘉靖龙缸极为珍罕。
龙缸之大,王世懋言其“围至六七尺”。依《陶书》所记,御器厂出产的鱼缸分大样、二样和三样3种,“阔”亦即直径分别为3尺、2.5尺和1.5尺,换算为圆周长即围长,依次是9.42尺、7.85尺和4.71尺。显然,王氏所指仅能算作嘉靖间御器厂造作的二样鱼缸。真正的大样龙缸,应该高达2.8尺,制成坯重200斤,造作过程需耗用180斤官土、130斤余干不土、50斤坯屑50斤釉土、30斤炼灰、1升石末、50张石斛纸,并3.2两青料,加上烧窑的柴费、人工费等其他各项花费,平均一口缸估银55两。
1957年,明神宗万历定陵的发掘工作如期展开,在地宫被打开后赫然得见的除了宛如宫廷的宝座程设之外,最醒目的就是三座落款“大明嘉靖年制”的青花云龙纹缸(图2),高69厘米,直径73厘米(图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安徽歙县博物馆从民间收购到落款“大明嘉靖年制”青花大缸口径48、底径35.5、通高42.5、腹围160厘米,重57.6斤,其纹饰风格与本件拍品如出一辙,也是兼具龙纹与水藻纹饰,极有可能是一批烧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