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炉官气十足,炉型饱满,比例和谐,浑圆如珠,口起弦纹,薄润平鼓,炉肩之上,浮饰瑞兽四首,铸造精美,錾刻精细,一丝不苟,可见匠心。四铺首中浮雕“万寿无疆”四字篆书,高耸峻峭,堪称精绝。舒展肥弧于炉腹,则平收为玉璧平足,炉底偏厚平滑,中部嵌款,底款方正严峻,堪称仅见者也。其色为腊茶古色,原皮原色,经微温轻盘整理,皮色更为鲜活,抚之轻柔,细腻润泽,如光影浮动,美艳动人,实为清盛世佳器。铜质金黄沈蕴,细实密融,黄中泛银,艳艳如波,与明代上品宣炉所用之铜,可比同质。尤以声丽,妙如梵音,袅袅自天上逸来,渺渺又渐向水去。唯若此精铜,方可有此佳音妙色也。
此类浮雕修饰之炉,在常见宣系中十分罕见。大凡清初之器,多以厚重沈实端庄大气,均为其时标淮制式器物。康熙一朝,国事大定,国富民强,上承开国之强盛以拓疆土,内攘国政则以固江山,成就清王朝盛世。从此炉整体铸造工艺来看,处处体现出清王朝盛世之景象,在清初宣系里可称绝品,此炉是一件名副其实的古玩艺术珍品!
此炉底款为“惕庵”二字篆书。铸后修刻,款形方正,金丝铁线,浮雕如嵌,底平字峻,笔力遒劲,奏刀精准,极为工整,此类款识,应为当时之官器款识也。关于款识当可细查斟酌, “惕庵”二字,通过多方文献记载查处,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汤来贺”之斋号。汤来贺(1607-1688)原名汤来肇,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庵,别号主一山人,世皆称其为“南斗先生”。江西南丰人。官至升兵部侍郎兼广东巡抚。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汤绍中长子,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于科甲世家。汤来贺幼承家学,淹贯古今,博文为豫章之冠。崇祯十三年(1640)中进士。任扬州推官,主管本府司法事务,其在政以廉洁著称,时逢灾年,汤来贺多方赈济救治灾民,并为无辜受牢狱之灾的死囚平反昭雪。其品行兼优,受史可法器重,奏荐朝廷誉其为“立品以千秋自命,立志以圣贤为法,天下治行第一也”。清康熙24年(1685年)5月汤来贺出任白鹿洞书院任主讲。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其教育质量始终位居中国第一,四方学者闻知汤来贺入洞主讲,竟相入洞拜师,其中有干特、干建邦父子和湖北潜江七旬进士莫大岸均拜于汤来贺门下,因而被士林称为美谈。汤来贺教学,重在“躬行”,秉承程朱遗旨,并亲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使白鹿洞书院重振昔日雄风,成为全国书院教育的楷模。清康熙26年(1687年)康熙帝御赐白鹿洞书院“学达性天”匾以示奖励。清康熙26年(1687年)汤来贺因年事已高乃告老还乡;清康熙27年(1688年)汤来贺在家乡病逝,享年81岁。汤来贺名满天下,其弟子为纪年先师英名,于清康熙52年(1712年)在江西南丰人字街建“汤惕庵先生祠”供民凭吊。汤来贺一生著作宏篇巨著无数,如:《鹿洞迩言》、《广陵敬慎录》12卷、《广陵钦恤录》12卷、《粤东乡约全书》2卷、《粤政荐草》6卷、《奏议存草》、《评点孟学》7卷、《评校吕公实政录》2卷、《养蒙元音》、《评校政治尽心录》20卷、《闺训迩言》、《广陵粤东政备》14卷、《居恒语录》20卷、《内省斋文集》32卷、《都御史周定礽传》等宏篇巨著,文名遍天下。
此炉原为家族珍藏之物,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乃中国四大家族之一,著名大资本家。山西省太谷县人,祖籍山东曲阜,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祥熙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岳父是宋嘉树。孔祥熙与宋子文、孙中山、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此件拍品出身高贵,加之贵族收藏,传承有序,可称铜炉中的艺术珍品,高贵而奢华的艺术瑰宝,可重现世家的传奇风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