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贤氏」三字竖排方款
有明一代,为中国继青铜文明以来造铜又一巅峰。不论造像亦或是以宣炉为首的文房、供器,皆超卓精绝,拔乎其萃,为诸代之冠冕。宣炉之问世,不仅在宫廷中颇受青睐,亦被贵族文士争相铸造,令数代文人趋之若鹜,其中私款铜炉多为官宦贵族人家的订造之物。此炉底镌私款,便是一例。冲耳又称朝天耳,炉形典雅美观,器型源于宋代官窑,明宣宗曾以此式炉置于乾清宫等议政殿堂,相伴朝议,于是有“敬天法祖”之意。此炉时代风格鲜明,文人气度尽显。
炉以黄铜铸就,质精而纯,扣之有清音回荡。口沿薄,腹部扁。双冲天耳较薄,略外倾。内膛麻子地,可见旋削痕。器壁厚度由口沿至底渐厚,以上皆为显著的铸炉工艺时代特征。另外,此炉皮色极具特点,引人瞩目。历经百年盘玩、使用,皮壳、包浆自然厚重,润泽莹亮,局部剥落,烧斑红皮、绿锈、原铜色等交相辉映,斑驳绚烂,十分美观。三枚矮足圆润自然,使整炉重心下沈,重量集中于器物下半部,压手感极强。衬托出上方一双冲天耳,更显俊逸。炉底落「益贤氏」三字竖排方款,书体古雅平正,转折自然有度,刻工精绝。私款铜炉一般用料工艺皆甚考究,且所落款识多独一无二,此炉更属佳品。
此炉整体造型、比例及局部细节特征,都彰显著明末清初时期的风貌,铜质精细,致持之坠手,叩之音清脆亮,颤越悠扬,细密厚实,实为精铜所制,又皮壳精妙绝伦,形、色、款、质,均为上佳,为私款炉中鲜见之作,或礼佛敬神,或玩赏焚香,是为藏家追捧之物,据炉底「益贤氏」落款,此炉或为清初贡生宁擢案头之物,根据《颍州宁氏族谱·世系表》十二世所示:“( 宁) 擢公 ( 予庆公次子) ,字益贤。其为清代诗人刘体仁 (1617—1676年)的外甥,子妇为清代著名女诗人刘令右,可谓书香世家。遥想当年,宁先生在国子监读书作文时,此炉即伴在旁,暗香满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