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玉器史上,玉质文房用具出现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辽时期,例如浙江衢州南宋史绳祖墓中就出土了玉笔山、兔形玉镇、玉墨瓶、玉笔洗等;内蒙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里出土了玉砚。这些玉质文房用具的出现与当时书画艺术的成熟以及文人以崇尚和追求美玉来抒发闲情逸致的风气有关。明清时期的文人非常重视文房用具与陈设,笔筒用来插笔,是文房必备的用具,同时笔筒上面还饰有各种图案,因此也是重要的文房陈设品,其中以竹雕笔筒和玉笔筒数量较多。清代的玉笔筒数量很大,这是因为玉笔筒体积较大,外表适宜雕琢图案,特别是按照文人绘画底稿雕琢的玉图画题材的流行,使玉笔筒成为表现玉雕工艺的重要载体,更促进了玉笔筒的生产。
清代的皇家御用玉笔筒,则代表了当时玉笔筒制作的最高水平,以康熙、乾隆两朝的作品最为精湛。康乾时期的玉笔筒一般以和田白玉和碧玉(或青玉)制成,有圆筒形、方斗形、竹节形和树桩形等,其中以圆筒形最为常见,外表往往浅浮雕山水人物纹,明代张岱《夜航记》:“宋冯平与杜衍、王焕章、毕世长、朱贯,咸以耆德挂冠,优游桑梓间。暇日宴集,赋读云:‘醉游春圃烟霞暖,吟听秋潭水石寒。’时人谓之睢阳五老”。由于他们德高望重,德、才、寿兼备,备受人们敬重,为弘扬其美德和长寿之福,睢阳的画家(宋人)以他们为原型,为他们画了《睢阳五老图》。此笔筒用材不惜工本,仿竹刻陷地阳雕的技法雕琢而制。笔筒白玉材质,白润细腻。平口,直腹,平底,下承如意足。器外作松石楼阁,互相辉映,山崖岩石盘踞四周,流水淙淙。松干曲折盘绕。五名长者隐于其中,舒眉展目,怡然自得。整图雕琢层次分明,刀法坚实有力,线条流畅繁复而不杂乱,构图繁密,意境典雅古朴。其通景图案的设计布局、刀法之刻划均融以画意,选材经典,制作谨严,气韵恢弘,简洁而大气,又不似黄金般流俗,摆在书房之中,为玉制传世文玩中难得一见的珍贵器物。和田玉中最名贵者色似羊脂,质地细腻温润,称“羊脂玉”。羊脂玉出产于和田市附近的玉龙喀什河(又称“白玉河”),清代陈性《玉纪》评价:“其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厚质温润,脉理坚密,声音亮……”。和田玉和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和田玉的人文价值远远超过了黄金,所以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从而更可看出此白玉笔筒实为宫廷玉器里的罕见珍品。
评论